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
      2. ?
        A+ A-

        蹲點調查 | 濰坊高密:種糧憑啥成了“朝陽產業”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4-03 09:42:46

          “我家種了46畝小麥”“我家種了130畝小麥”“我家種了300畝小麥”……

          3月29日,春風和暖,陽光明媚,高密市111.91萬畝小麥已經進入了返青期。記者到這里采訪,沿途四顧,綠油油的麥田一塊連著一塊。幾位接受采訪的種植戶,小麥種植面積一家多過一家。滴灌、噴灌、漫灌,每家都忙著給小麥追肥、澆水。陽光照射下,小麥苗油光锃亮,如同打了蠟。

          “又將是一個豐收年。”位于大牟家鎮的劉莉家庭農場種植基地里,農場相關負責人劉風俊對記者說,種糧食,很累不掙錢?沒人愿意干?這是老皇歷了!最起碼在高密,種糧食可以稱為“朝陽產業”,大家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

          種糧食竟然有這么大的“牌面”,憑借的是什么?記者一探究竟。

          在高密,綠油油的麥田一塊連著一塊。

          01

          憑借普及社會化服務,變“單干”為“多贏”,過去一人種不了幾畝地,現在有多少地就能種多少

          種糧食,一個人能種多少畝地?

          大牟家鎮北楊家莊村79歲村民陳明志說,“年輕的時候能種個七八畝。”同村57歲村民陳光君說,“今年種了46畝,計劃繼續擴大。”北楊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陳明春說,“五六個人能種1200畝。”

          同一個村,同一片地,數據差異竟然如此大。“因為采取的方式不一樣。”陳明春說。

          據介紹,當前,高密種糧食,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陳明志等老一輩種糧戶的傳統的一家一戶自種自收,現已基本消失。第二種,是陳光君使用的方式,自己種,但耕地、播種、收割等環節就用“菜單式”社會化服務。第三種,則是“保姆式”全程托管社會化服務方式。

          “我家的地,基本是我一個人在種。小活自己干,遇到旋耕、播種、打藥、收割等大活,就找相關合作社下‘菜單’,租賃他們的農機設備和服務。”陳光君說,需要耕地了,租旋耕機;需要播種了,租播種機……過去三四個人干一天的活,現在用農機設備一兩個小時就能干完,省時省力。

          陳光君在給麥田澆水。

          由此可見,“菜單式”社會化服務是破解“傳統農戶分散種植,不便購置大型農機設備,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的一劑“良藥”。

          通過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務圈”,高密已形成了測土配方配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6項社會化專業服務體系,供種植戶按需“點單”,帶動糧食種植規?;蔬_到60%以上。

          姜莊鎮后屯村村民牟光新就有一個提供“菜單式”社會化服務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共有8臺大型噴灌澆水機、3臺自動打藥機、2臺播種機對外提供服務。

          “噴灌澆水機,一天能澆地20多畝,效率是人工的三四倍,還節水。用自動打藥機,一臺一天打藥150畝,效率是人工的七八倍。”牟光新說,用上了農機設備,種糧食就是個輕快活,過去一個人種不了幾畝地,現在有多少地就能種多少,隨著種糧食的人越來越多,本地已經很難租到耕地了。

          如今,高密有135家農機專業合作社、4.5萬臺農機設備服務在田間地頭,隨叫隨到,小麥、玉米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達到100%。

          “保姆式”全程托管又是怎樣的?陳明春說,“菜單式”還需自己種,全程托管是完全不用管了,當“甩手掌柜”。

          陳明春通過監控查看麥田情況。

          他介紹,北楊家莊村有1200畝地采用全程托管方式耕種。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有80戶上了年紀或外出工作的村民把耕地流轉給合作社,按年拿土地流轉費,旱澇保收。合作社再把地托管給專業公司耕種,只需要安排五六個人幫忙看田、澆水等就行。土地收益,合作社拿60%;如有虧損,合作社承擔40%。

          這也是高密創新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的一種探索,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務”,實現了村集體擁有所有權、農民享有承包權、合作社行使經營權的新格局。

          目前,該市有土地股份合作社571家、聯合社14家,今年1-3月份,全程土地托管面積達到37.77萬畝,預計推動村集體年增收3000多萬元,助農年增收2.5億元。

          02

          憑借推廣科技化種植,變“看天”為“看技術”,過去看天吃飯掙錢少,現在增產增收能致富

          在位于大牟家鎮的劉莉家庭農場種植基地,記者發現,這個2300畝大小的基地里,所有麥田竟然全部采用滴灌,而且是水肥一體。每兩三行小麥中間,就會有一根與地頭水肥一體罐相連的黑色滴灌帶,縱貫麥田。

          “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能把養分或水分精準滴灌到小麥根部,更好地促進小麥生長,還不容易造成土地板結,與大水漫灌相比,節水30%、節肥10%,小麥畝產提高200斤,一年綜合下來,畝均增收約400元。”劉風俊說,很多人說我們收益高,高的是哪一部分呢?就是用先進技術實現成本降低、糧食增產的這部分。

          劉風俊在介紹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

          對于劉風俊的話,陳明春深有體會。“為什么要托管耕地?因為自身缺少先進的種植技術、人才和農機設備,風險承擔能力也弱;而專業公司有技術、有設備、有人才,通過托管,實現了多贏。”陳明春說。

          高密市孚高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是給北楊家莊村村辦合作社提供全程托管服務的“田保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曹琪介紹,北楊家莊村的耕地之前是鹽堿地,完全靠天吃飯,畝產非常低。托管給他們后,他們一方面開展測土配方,應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有針對性地用肥打藥,改善土壤;另一方面,根據土質選用良種,并根據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玉米種植是收糧還是青儲,努力確保收益最大化。去年,全程托管的1200畝地給北楊家莊村村辦合作社帶去30萬元純收入。

          曹琪在檢查托管麥田里新鋪設的滴灌帶。

          姜莊鎮王干壩東村村民孫啟明也是應用新技術、新農機的受益者。他家種了130畝糧食,通過購置噴灌澆水機、聯合收割機和旋耕機等農機設備,選用新良種,去年,每畝純收入達到1100元。

          孫啟明定期檢查自有聯合收割機。

          據高密市農業農村局一級主任科員孫建波介紹,該市全域推廣“深耕深翻深松”“水肥一體化滴灌”“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高產高效栽培主推技術,打造良種繁育基地10萬余畝,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化率達到100%。2023年,高密糧食總產突破18億斤、穩居濰坊第一。

          03

          憑借建設高標準農田,變“零散”為“規模”,過去三五畝難耕種,現在成方連片多良田

          記者發現,不論是普及社會化服務,還是推廣科技化種植,都是以規?;癁榛A。如何夯實這個基礎?高密“保、建、流、管”四箭齊發。

          “保”,就是保面積。建立縣、鎮、村“三級書記抓耕地”機制,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2023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201萬畝。

          “建”,就是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完成76萬畝主糧產區和10萬畝紅板巖區高標準農田改造,農田灌溉覆蓋率、田間道路通達率、農用電使用率均達100%,讓更多“糧田變良田”。

          “流”,就是流轉好土地。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在尊重村集體、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打破村級界限,流轉土地56萬畝,推動土地“小田并大田”。

          “管”,就是托管好大田。

          高密大牟家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小麥豐收場景(資料圖)

          以大牟家鎮為例,他們通過成方連片、“減壟增地”,建起12.78萬畝高標準農田,力促畝均純收益增加150元以上。

          這也間接促成了以該鎮為主要種植區域的劉莉家庭農場,快速發展成擁有5600畝種植規模、年收入達1800萬元的大型家庭農場。

          由此可見,農田是最寶貴的財富。

          2023高密小麥文化節(資料圖)

          正因為有了這些“農田”“良田”,高密才有了加快創新培育多種經營主體,著力構建現代農業園區、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多種規?;洜I模式的底氣;才有了加快科技創新引領的銳氣;才有了“種糧能致富”的豪氣;才有了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推動糧食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的朝氣。

          發展無止境。當下的高密,正把目光從種植鏈,更多轉向產業鏈、價值鏈,不斷擴大綠色倉儲,拓展精深加工,融入全球供應鏈,強化品牌提升,走出穩糧增收新路徑。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生/文圖

        責任編輯:封曉健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
            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