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
      2. ?
        A+ A-

        昌邑市:用創新寫就“倉廩殷實”時代答卷

        來源:濰坊日報   發布時間:2023-05-29 10:29:09

        用創新寫就“倉廩殷實”時代答卷

        ——昌邑市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速記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在龍池鎮一望無際的小麥大田里,一架架正在進行“一噴三防”飛播作業的無人機,正在空中歡快地飛舞著,像是在慶祝即將到來的豐收季;在卜莊鎮,忙著從漩河中抽水澆地的農民眼里寫滿喜悅:“‘引膠入漩’工程讓我們村的麥田能澆足水啦,你看這麥苗,多旺……”

        無人機作業

          5月的昌邑,廣闊的田野里風吹麥浪,一壟壟、一行行,正等待著盛大的豐收季。近年來,昌邑市時刻把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扛在肩頭,依靠科技創新和改革,不斷突破鹽堿地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限制,率先使用先進農機裝備,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從“種、肥、播、管”到收獲、存儲、加工、銷售,不斷探索全鏈條穩產增產的科學路徑,實現了小麥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連年增長。昌邑市連續多年糧食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8萬公頃以上,年總產量突破5億公斤,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全國高效節水灌溉試點縣、全國產糧大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山東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等。

          做強糧食“芯片” 破譯豐收“密碼”

          良種為黃土地注入“硬核”生產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源頭。作為全國產糧大縣,昌邑是如何全面推進種業攻關,從一粒小小的種子,破譯豐收第一道“密碼”的?

          據了解,昌邑種業已有40余年的歷史,目前,該市作物種子生產經營持證企業有34家,種業研發企業發展到6家,并成立了兩處專業技術研究中心和一個院士工作站。

          憑借這一基礎優勢,近年來,昌邑市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增收致富為出發點,逐步建立健全創新研發體系、良種生產加工體系、示范推廣服務體系、市場監管體系等,確保種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為黃土地注入“硬核”生產力。

          昌邑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閆文志告訴記者:“昌邑聯合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濰坊農科院等高校院所成功培育出一系列耐鹽堿小麥新品系,其中‘山農48’小麥2021年經測試葉黃素的含量高達12.8ug/g,是‘濟麥22’葉黃素含量的3.59倍。葉黃素又稱類胡蘿卜素,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保護眼睛的黃斑,促進黃斑發育,緩解視力疲勞等。2022年秋天,青阜農業綜合體在大田種植了7000畝‘山農48’小麥,計劃收獲加工成面粉后首先供給昌邑市各學校的食堂。”

          依托良好的種業研發環境,昌邑市近年來還承接了黃淮海濱海鹽堿區國家大豆品種試驗以及山東省鹽堿地大豆品種試驗。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素有開創精神、敢為人先的昌邑人民,將繼續在選育更優、更適合本土小麥新品種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鹽堿地成“新糧倉” “小田”變“大田”

          筑牢提升糧食產能的堅實根基

          北部沿海的柳疃鎮青阜農業綜合體幾年前還是一片“靠天吃飯”的荒涼景象。從2017年開始,昌邑市創新探索鹽堿地綜合利用系統方案,通過不斷實施“引水蓄水、提取鹵水、深翻土地、淡水壓堿、作物吸鹽、培育良種”鹽堿地改良“六步法”,如今的青阜農業綜合體內重鹽堿地塊的土壤含鹽量從10‰以上降到3‰以下,糧食畝產從不足250公斤躍升至1000公斤以上,昔日荒蕪的鹽堿地變成了讓百姓富起來的“噸余”豐糧田。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抓糧食產能提升,耕地和種子是兩個重要方面。多年來,昌邑市嚴格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堅持良田糧用大原則,在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的同時,不斷通過鹽堿地綜合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舉措,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青阜農業綜合體創新推行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村企社共建”鏈條經營模式,整體流轉土地6800公頃,投資1.3億元購置先進農機裝備400臺(套),并建設了糧食烘干塔和高標準的糧食儲存庫,成為省內土地經營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高、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現代農業項目。

          整土、改田、修路、挖渠……近年來,昌邑市一體推進田網、水網建設,筑牢糧食豐產根基:累計投資7.5億元加快提升“田網”,建成高標準農田3.9萬公頃;總投資14億元的現代水網工程加快推進,解決南部紅板巖區域和北部鹽堿地灌溉問題;投資1.6億元的“引膠入漩”增產項目已于3月份投入使用,使卜莊鎮北部5000多公頃廣種薄收的鹽堿地,變成灌溉方便的豐產田……

          強化科技賦能 “綠色”又“智慧”

          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個個固定在田間的土壤墑情監測儀、農業小氣候觀測站戶外電子顯示屏,隨時將地溫、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大田農業小氣候等信息回傳到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分析實時數據,便可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精準的田間管理。

          在昌邑市成方連片的麥田里,這樣的“田間大腦”和“云端大腦”隨處可見。據了解,安裝了土壤墑情監測儀的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系統,能夠精準分析作物對肥水的需求,實現節水50%以上,肥料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高標準農田每年畝均節約種植成本172元。

          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昌邑市強化科技賦能,將“數字化”“無人化”作為種植管理的主攻方向,全方位推進先進技術應用。引進山東土發集團投資5.5億元建設土壤修復研發中心,打造省內最大的檢測實驗室,推動農田地力提升。投資2500萬元建設大數據智控中心,建成病蟲智能化預警監測站,測土配方、小麥“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到位率達100%。實現“耕、種、管、防、收”全程機械化,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7%,被評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減損增收 “田間”到“飯桌”

          糧食產業全鏈條升級

          5月16日,記者在位于圍子街道的昌邑市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配套項目現場看到,一座高高聳立的銀白色糧食烘干倉已經竣工,5棟原糧倉正在緊張施工中。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采用國內一流糧食倉儲設計標準,引入省糧食流通管理云平臺、糧庫智能化系統、動態監管系統,新建智能化原糧倉、糧食烘干倉、糧情監測中心等,糧食日烘干能力達1000噸,原糧倉總庫容達5.5萬噸。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收割后,減損也是增收。

          “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一些地方糧庫存在危倉老庫多、安全隱患大、儲糧技術落后等突出問題。昌邑農創集團發揮國有企業優勢,整合我市5億公斤糧食產能和金谷糧食地方儲備庫等資源,建設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配套項目,應用儲糧先進技術減少儲糧環節損失,為種糧農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儲等服務,這對減少糧食在運輸、干燥環節的損失,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昌邑農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清濤表示。

          在飲馬鎮金浩面業制粉車間,幾十臺磨粉機、清粉機、高方篩正在轟隆隆、不間歇地工作著。“昌邑等地的小麥生產周期長、面筋含量高,做成的面制品口感筋道、爽滑、麥香味足,得益于這些優勢,我們企業生產的‘千祥’牌系列面粉被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金浩面業董事長李升輝介紹道。

          近年來,昌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下,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形成耕、種、管、收、烘、儲、銷全程運轉體系,并積極實施“數字賦能、效益倍增”計劃,創建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豐瑞”“千祥”“迎春”等,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讓一粒小小糧食的身價翻了幾番。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明慧榮 張平平/文

          圖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平小娜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
            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