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
      2. ?
        A+ A-

        最憶是濰坊 | 郭怡孮:永遠的藍天

        來源:濰坊日報   發布時間:2023-09-08 09:28:31

         編者按

         “儒風連海岱 更好在濰坊”。每個在外濰坊籍名人都是濰坊的一張名片,都是濰坊城市形象的代言人。無論走多遠,他們的心始終連著故鄉的熱土、牽掛著故鄉的發展;無論飛多高,他們都用一路的成長與成功,提升著濰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即日起,濰坊日報、濰坊晚報和濰坊融媒客戶端同步推出“最憶是濰坊”欄目,邀請海內外濰坊籍和在濰坊工作生活過以及關心支持濰坊發展的各領域知名人士,暢談對濰坊的美好印象,抒發對故鄉的深切情愫,與家鄉人民共話蓬勃發展的更好濰坊。敬請垂注。

         郭怡孮

         濰坊籍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畫學會創會會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永遠的藍天

        □郭怡孮

          我1940年出生于濰城郭宅街老宅,1952年隨父親僦居北京,童年是在濰坊度過的,家鄉的風情風物哺育了我,濰水沐澤,這些年我每年都要回故鄉看看。

          濰坊是著名的世界風箏都,每年的春天,當亞洲溫帶季風經過膠東半島時,濰坊人民便以滿天飛舞的風箏迎接春天的到來。鄭板橋吟詠濰縣風箏的詩“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就是送給郭家先輩的,這使我很小就與風箏結下不解之緣。

        《昨夜又夢文殊蘭》

          我家老宅有個西院,常年鎖著,無人居住。院中有石桌石凳,還有梧桐樹和許多花花草草,就像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那樣。

          院中北樓,那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二樓上面堆放著許多令我好奇的東西,有上供用的全套器物,官府出行用的牌子,婚嫁用的儀仗,應有盡有,很像是現在電影廠的道具間。

          最使我感興趣的是那里存放著好多風箏,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風箏,既新奇又好玩。有幾只龍頭蜈蚣風箏,有紅胡子的、綠胡子的,長角的和沒有長角的,眼睛還會轉動,真是神氣得很!

          放飛龍頭蜈蚣風箏可是個技術活,十數米甚至數十米的風箏,放飛起來全身筆直筆直的,龍頭在下,龍尾沖天,遇到大風,還能夠擺動,神氣極了。特別大風來的時候,會在半空中打起滾來,大有翻江倒海之勢,這是濰坊風箏的一絕。

          風箏的種類很多,有軟翅的、硬翅的,帶穗子的、帶哨子的,風箏上畫有各種人物,有八仙、判官、送子觀音、壽星、仙姑,還有蟬、蝴蝶、蜻蜓、大雁、金魚、老鷹,還有宮燈、八寶……這樓上就像是一個風箏博物館。

          有一次我大著膽,拿出來兩只風箏,拉著風箏在院子里跑。風箏沒有飛起來,卻掛在了一棵海棠樹上。父親看到后對我說:“明天帶你到城外放風箏吧。”我高興得晚上都睡不著覺。

          第二天父親挑選四只風箏,帶我出東門到白浪河灘上去放。有一只風箏名字叫“判兒”,是我大哥畫的鐘馗,這是飛得最穩的風箏,而且是全天候,風小的時候能飛得起來,風大的時候飛得更好。還有一只“八卦”,用麻繩綁著一個大尾巴,在尾巴上還有用花布條做的七八個穗子,大風的時候放“八卦”,這家伙不怕風大,最能“吃風”。另外兩只風箏,一只軟翅蝴蝶,一只硬翅蝴蝶。

          開始時,風不大,我們先放起來了軟翅蝴蝶。后來風越來越緊,風箏翅膀抖動得非常厲害,我們就把軟翅蝴蝶收回,改放“八卦”。我拿著風箏跑得老遠,將風箏舉過頭,父親喊了一聲“松”,我雙手一松,父親拉緊繩子一拽,“八卦”就飛起來了,大尾巴在我面前晃了幾下,筆直地飛到空中去了。父親示意我試一試風箏的勁兒,我拽了拽線,一點兒也拉不動,好像在線繩的那一端不是一只紙糊的風箏,而是一個沉重的大磨盤。父親把線繩在我的腰上繞了兩圈,讓我雙手把好了線拐子,我站也站不穩,風箏拽得我搖搖晃晃。我們爺倆兒玩得好開心。

          回家的路上,父親和我談的都是風箏的事。他說:“郭家放風箏在濰縣城里是出了名的,最大的風箏從城門出不去,只能翻城墻出去。”這得多大呀!父親還說濰坊風箏有兩種,一種是宮廷的、文人的藝術品,扎、畫都十分講究;一種是大眾放的,不用手工繪制,而是事先印好的,如木版年畫那樣印出來,再糊上去。還有一種小孩子玩的,俗稱“跑破鞋”,是形容小孩子拽著跑,把鞋跑破了都難以放起來。我就是那批孩子中的一員。

        《凌云》

          后來我也迷上了扎繪風箏,正是騎竹縛鷂少年時,一把竹子和劈竹子的小刀,一片刮竹子的玻璃片,一把麻繩,一盞油燈,一盆清水,就能扎出各種各樣的風箏。當這些手扎手繪的風箏放上天時,真是樂不自持。

          再后來跟著父親到北京了,還總是心心念念想著放風箏的事。有一天路過天安門,看到廣場上很多人在放風箏,我就和父親說:“星期天咱們也去放風箏吧。”

          父親想的可比我多,他想把家鄉的年畫、風箏介紹到北京來。于是和濰坊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孫立榮等人多次聯系,策劃了在北京北海公園團城舉辦濰坊工藝品展。這是濰坊工藝品首次進京展覽,于是楊家埠的木版年畫、濰坊風箏、泥娃娃、布娃娃走進了“皇城”,一時間十分轟動,給北京的年節帶來了許多喜慶氣氛。

        《赤水河畔印象》

          展覽期間,還安排了到天安門廣場去放飛風箏,這也是展覽的重要環節。當龍頭蜈蚣風箏擺到廣場,還沒放飛就引來了許多觀眾。當龍頭蜈蚣風箏沖天而起時,更引起一片叫好聲。那天天安門廣場上空天是那么藍,龍頭蜈蚣在天上紋絲不動,放飛的人手一抖,又能搖頭擺尾,觀眾一片驚嘆,互相傳著“這是濰坊來的、這是濰坊來的”。濰坊的風箏那天奪了“天葩”。

          再后來,又過了多少年,就是在濰坊舉辦國際風箏會了。此時我已經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我還是積極參加了風箏會的籌備工作。風箏會一年一年辦下去,濰坊成為了世界風箏都。

          濰坊的文化傳統太深厚了,在推動“中國畫都”“金石之都”的過程中,我都積極投入,盡力而為。濰坊是一片文化沃土,就像風箏永遠不會斷線一樣,濰坊的文化傳承必將世世代代。

         

        責任編輯:邢敏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
            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