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
      2. 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 > 史海鉤沉

        臥牛石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2-23 15:54:40

        臥牛石

        ◎付琪 李文存

          走進安丘市博物館,院內的一塊灰色“巨石”映入眼簾,因形似臥牛,故稱“臥牛石”。此石產自湖北省巴東縣,緣何坐落在安丘?這還要從一段廉潔故事說起。

          這塊石頭的主人曹錫田,安丘東關人,自幼習讀本家八世祖曹一鳳所著的《宗說》,熟誦“勤謹端簡,宜身宜家”“毋欺君,毋懷利,毋伐功,毋擠撩輩,毋黨上官而草視庶民”等家規家訓,秉承優良家風。

          在清嘉慶二十二年,曹錫田考中進士,赴巴東縣擔任縣令。巴東縣臨江而建,百姓多以打魚為生。長期以來,該縣流行著“凡新知縣上任,各船埠須集資奉獻”的“潛規則”。曹錫田到任后,先是拒絕百姓的饋贈,接著張貼布告,徹底革除這一傷民陋俗。

          當地漁民長期受到漁霸、江匪、“勢力”家族和一些貪官污吏的壓榨和欺凌,生活很是清苦。曹錫田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一方面保護漁民利益,方便漁民投訴;另一方面更加深入地體察民情,處理糾紛。面對各方威逼利誘的壓力,曹錫田不為所動,秉公執法,凡經他判決的訴訟案件,雙方皆心悅誠服,“至邑內獄無冤民,百姓無訴訟,民風淳化”。曹錫田常在江邊徹夜辦公,聽著遠處的漁歌,便彈琴吟哦。當地百姓將其辦公的地方稱為“帆下琴舫”。每到深夜,遠處的漁民聽到他的琴聲,隔江唱喁、相互為樂。

          曹錫田不僅為官清廉,并且非常重視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常以先賢的家風故事和本家的《宗說》教育子女。一日,曹錫田帶子女上山拾柴,看到遠處漁民打魚的場景,語重心長地要求子女“信朋友、顧貧窮、恤孤寡、崇謙遜、毋好斗……”子女們也都謹記在心。

          曹錫田任巴東知縣數年后,告病還鄉。他任職期間,清正廉潔,妻兒老小生活樸素,布衣粗食,家當僅書箱和簡單的行李而已。臨行時,為不驚擾百姓,拂曉時分,他挑擔、妻背囊攜兒,奔向碼頭。誰知碼頭上早已站滿了送行的百姓,百姓欲有所饋贈以壯行色,但又深知曹知縣的為人,所以只贈“琴舫秋水”匾額一塊,以贊頌他為官廉潔奉公。當鄉親們問:“曹公治理巴東數年,所喜為何?”曹錫田站在船上笑著說:“惟喜當地的草鞋和東山一塊臥牛石。”說罷便灑淚告別了巴東父老。

          誰知一年之后,巴東父老不遠萬里將臥牛石與草鞋運抵安丘曹錫田家門。巴東的運者說道:“曹公治理巴東,為民不遺余力,兩袖清風而歸,一塊石頭幾雙草鞋價值幾何?此乃巴東父老之心意也。”曹錫田于是親題“小巫峽”三字,鐫刻其上,以示不忘巴東父老的深情厚意。

          孟子云:“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安丘曹氏家族的家風深烙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的印記,家族不僅和睦融洽,還涌現出許多為國為民的清官廉吏。

          這些年,不少文人墨客有感于曹錫田的廉潔事跡,慕名觀覽,在“臥牛石”上留下“布衣吏”“以云水心結名士緣”等題字,表達對曹錫田清廉品格的贊賞。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  “涉互聯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
            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