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
      2. 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 > 史海鉤沉

        “四知亭”的故事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3-01 09:45:35

        “四知亭”的故事

        ◎周瑤

          在昌邑市博物館院內,矗立著一座碧瓦朱楣、飛檐斗拱的亭子,名為“四知亭”。該亭因紀念楊震暮夜拒金而建造,意在弘揚古人的清正廉潔,樹當今清風正氣。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弘農華陰人。少時好學,通曉經術、博覽群書。他淡泊名利,自費設立私塾教授學生,英賢甚多、遠近欽慕,被當時的儒生們贊為“關西孔子楊伯起”。直到五十歲時,才在親朋好友和當時名臣的一再勸說下,踏入仕途。

          入朝為官的楊震始終清廉自守、不謀私利。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謁”。據《后漢書》記載,東漢安帝時期,楊震從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當時的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的門生,王密念師生之情、感舉薦之恩,趁夜幕到楊震住處拜會,懷金十斤相贈。

          楊震不但不接受,還批評說:“我和你是故交,我很了解你的為人,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王密說:“現在深夜無人知道。”楊震聲色俱厲地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說無人知道?”王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此后,楊震又轉任涿郡太守,仍潔身自好。很多人勸楊震趁在任之時為子孫后輩置辦產業,楊震不肯。他說:“讓我的后代成為‘清白吏’的后代,這就是給他們最寶貴的遺產。”楊氏一門因為清白家風而人才輩出,楊震的兒子楊秉、孫子楊賜以及重孫楊彪皆為國之棟梁,楊氏一門呈現出“四世三公”的盛況。

          生前兩袖清風,身后青史留名。楊震的清廉佳話不僅在當時受人敬仰,而且深深地激勵著后人。楊震拒金的故事發生地,就在昌邑。據清乾隆七年刊本《昌邑縣志》記載,昌邑人因仰慕楊震清廉,在縣城東北壘土筑臺,上建“四知臺”,當地人稱“辭金臺”,又在城門外修建“四知祠”。有詩贊曰:“人間無處不天公,卻笑黃金饋夜中。千載四知臺下過,馬頭猶自起清風。”又有《辭金臺》詩曰:“氣爽天清別有春,辭金臺上草蓁蓁。野花盡解楊公意,挺立東風不著塵。”

          斗轉星移,世事滄桑。“四知臺”和“四知祠”毀又重修,修而又毀。為弘揚廉潔文化,傳承“四知”精神,昌邑市修建了“四知亭”。如今的“四知亭”,坐落在文山西半坡上的昌邑市博物館里。推開朱紅的大門,站在亭子里抬頭仰望,亭內用醒目的燙金魏體寫道:“以期弘揚傳統美德,高漲清廉正氣,以慰古人,以鑒來者……”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  “涉互聯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
            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