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
      2. 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 > 史海鉤沉

        拜謁馬狀元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3-11 09:08:45

        拜謁馬狀元

        ◎張克奇 文/圖

        馬愉坐像

          一

          每次去拜謁馬狀元,我都是先去狀元祠,再去狀元墓。

          馬狀元名馬愉,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卒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是臨朐縣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邑人皆以其為傲。其先祖為漢代馬援,扶風(今陜西興平)人,為伏波將軍,所以馬氏至今尚自稱為“伏波世家”或“扶風世家”。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個叫馬近的為青州府學教授,入元后不仕,避居臨朐,遂以為家。自馬近至馬愉父親馬士賢,六世為儒,多以教書為業,皆有賢德。馬愉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大魁天下。明清年間,山東共出了10名文狀元,馬愉為其一。其官至禮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講學士,在上朝時突發疾病不治而逝,年僅52歲。馬愉逝世,明英宗異常痛惜,賜給御葬,并派禮部尚書胡濙代祭,后又賜謚號襄敏。

          去年,我再次去看馬狀元。狀元祠位于臨朐縣朱位村中央,南北主大街學士街東,南邊不遠處有一條小河由東南向西北斜流而過,最后注入彌河。到達目的地,迎面首先看到的是廣場上新建成的一座大牌坊,坐東朝西,氣勢恢宏,做工精美。正面額匾“狀元基業”,楹聯曰“伏波勛業鳴金馬,襄敏家聲振玉堂”。廣場東邊矗立著狀元坐像,高大闊然,和藹慈祥卻又不怒自威。

          狀元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是臨朐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2012年進行過大規模修繕。祠堂的鑰匙就放在與其緊鄰的便民超市里,誰去誰拿,隨開隨關。整個祠堂坐北朝南,大門東邊立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走進院子,雖然不算大,但是布局緊湊精致。正面兩缸荷花,寓意馬愉一生清正廉潔。院子東側有一棵流蘇樹,為當年修建祠堂時所植,歷經幾百年風雨滄桑,已然干枯,昔日碩大的樹冠也已散去,只留一摟抱多粗的樹干巍然矗立。讓人驚奇的是,前些年此樹自根部又生發出兩株小苗,攀著老干茁壯成長,如今已有胳膊粗,與老干渾然一體,仿若老樹重生。

          祠堂東南角基石嵌有一石,“狀元基業”四個金黃色大字熠熠生輝。經咨詢、求證,才識得其右上方寫的是“遲竹窗書”,左下方為“大明萬歷元年玄孫馬講承修”。遲竹窗為臨朐明嘉靖年間進士遲鳳翔之子遲尚節。

          推開祠堂兩扇厚重的木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馬狀元半身雕像,雕像后面墻上掛有狀元及其夫人像,兩邊是篆體對聯:祖宗遠守伏波誡,家世常留絳帳風。其他墻面亦得到充分利用,分為“首語”“馬愉簡介”“馬愉生平”“馬愉的軼聞傳說”“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馬公行狀”“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贈禮部尚書馬公墓志銘”等版塊,全面詳細地展現了馬愉的生平事跡及后世評價。

          祠堂東新修建一個小院落,與之相通。北面正屋三間,額匾為“狀元生平事跡陳列館”,里面懸掛著一些書法作品,大都是狀元后裔所書,我熟悉的有由馬愉十九世孫、北京大學文學博士馬慶洲撰寫,王兆波所書的《澹軒公雕像創立記》。馬慶洲醉心馬狀元研究已久,對于馬氏文脈的傳承功不可沒。院落東面和南面都蓋有偏房,只是還未完全利用。正房前東西各栽植了一棵桂花,金秋時節如約盛開,花瓣雖小卻密密匝匝,芳香四溢,使人不禁深深呼吸幾口,愈加神清氣爽。

          二

          沿學士街行至村南順西南方向斜坡而上,直行到村西頭又拐彎南行,路兩邊柳樹排行成蔭,至盡頭再向西北方向直行,兩邊皆是柏樹列隊,品種不知,全都昂揚向上。百余米后又折向北,前行不長時間,便到達狀元墓。

          狀元墓在朱位村西南一座高崗上,坐西朝東,一塊石碑顯示,馬愉墓在2003年就被列入了濰坊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很大,前面有石碑五座。正中一座豎寫“明狀元襄敏馬學士之墓”,字體清秀卻鐵畫銀鉤。兩邊的小字皆被鑿去,模糊不清。北邊第一座是馬愉去世后,明英宗于正統十二年農歷九月十八日,欽命禮部尚書胡瀅祭奠馬愉的《御祭文》,詳細介紹了馬愉中狀元后的為官經歷,對他的德行做出了很高的評價。第二座為《北方第一個狀元碑》,內容里說“自隋開科舉試至本科以前狀元都集于南方,本科狀元馬愉是第一個出自北方的狀元”。

          對于馬愉的這個狀元,有的說是“明代江北第一狀元”,有的說是“明代江北第一制科狀元”,此碑上又說馬愉是自隋開科舉試以來第一個出自北方的狀元,皆不準確。首先,明代以前北方已經出過不少狀元;其二,“江北”和“北方”并非同一個概念;其三,據馬慶洲、王詠詩等專家考證,明代科考并無制科一說;其四,“第一”是以什么或者以哪方面為評判標準,似乎也不太好說。所以,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馬愉為明代北方第一個狀元”。也有人說韓克忠才是明代北方第一個狀元。這就不得不追溯到那個著名的“南北榜案”。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會試,由于所選取的五十二位進士都是南方人,再加上主考官劉三吾也是南方人,引起了北方考生的強烈不滿,紛紛指責劉三吾偏袒南方考生,徇私舞弊,于是聯名上疏,引起明太祖朱元璋大怒,將考試官治罪。六月,朱元璋親自策問,錄取六十一人,全為北方人,以韓克忠為第一名。時人稱之為“南北榜”,也稱“春夏榜”。因此榜情有特殊,故所見明代史籍中,仍多稱馬愉為北方第一個狀元。曾任明內閣輔臣四十余年、內閣首輔二十一年的楊士奇亦云:“宣德以前,皆南北士合試,未有北士居首選者。有之,自馬愉始。”

          南邊第一座碑,乃英宗皇帝于正統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欽命山東布政司左參議黎璉賜祭馬愉的《御祭文》。在馬愉去世的三個月內,兩次賜御祭,可見英宗對這位老師的尊重。第二座是《澹軒公神道碑記》,碑文為宣德八年狀元、與馬愉同為宰輔的曹鼐所撰,介紹了開科取士的重要性,以及馬愉考中狀元后曾教授太子(即后來的英宗皇帝),參預機務為排在第四的宰輔。此碑也是對馬愉為官品德的高度肯定。

          三

          在古代,狀元為榮極之人,宰相為官極之人。馬愉由狀元而入閣,榮極一時。關于馬狀元,不論是文字記載還是民間流傳,都對其功績德行和詩詞文章評價甚高。

          2000年秋,因連降暴雨,狀元墓部分塌陷,其族人借修復之際,入墓探之,《馬愉墓志銘》方現于世?!赌怪俱憽房淘趦蓧K正方形石灰石質的石頭上,長寬均為62厘米,厚15厘米。一塊為篆刻陰文“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贈禮部尚書馬公墓志銘”;另一塊為銘文正楷,共42行、1329字?!赌怪俱憽贩譃閮刹糠?,第一部分是介紹馬愉的生平和業績,其中說到因其博學多才而受到皇帝器重,又因一路教導、扶持英宗皇帝連連授封。馬愉為人謙和,高中狀元之后與鄉人往來不斷,在他去世后,自勛貴至公卿大夫、鄉里親朋,莫不悲痛。第二部分為四言句,共20句,言及馬愉因病死于官任,壯志未酬,令人唏噓。

          《明史》記載:愉端重簡默,門無私謁,論事務寬厚?!秶I徵錄》亦有記:(馬愉)端厚凝重,謹畏勤恪。他自幼即以孝著稱,對親生父母和繼母均孝敬有加,傳為佳話。八歲時,生母劉氏去世,他執喪如成人,因哀傷過度得病,數月方愈。其父繼娶魏氏,愉事之,一如親生母親。后魏氏又去,其父再繼娶張氏,愉事之亦然。馬愉為官后,曾想把父母接到身邊侍奉,但因父母年事已高,且依戀故土,終不能如愿。他便將自己的俸祿轉至縣里,用于奉養雙親。有一年其父得病,馬愉請求回家探視,英宗特詔由驛站負責接送,并供給路費。到家后,其父甚為高興,病愈后,即命馬愉急歸京供職。

          馬愉雖官居要職,但門無私謁,不媚權貴,廉潔自守?;鹿偻跽裆脵鄷r,大臣們都爭相巴結,惟馬愉不登其門。

          馬愉一生著述頗豐。“適興依林樾,逍遙樂此心。練囊隨杖履,緗帙散光陰。賢圣遺風遠,鳶魚至理深。高懷千古上,自不染塵襟。”——《林間行讀》;“生計煙波與碧岑,白云深處有知音。相逢一笑斜陽暮,說盡紅塵萬古春。”——《漁樵問答》;“聞說匡廬萬丈峰,峰前飛瀑似垂虹。欲尋濯足知何地,卻見湍聲落云中。”——《坐石觀泉》;“披云直上最高巔,石勢巍巍欲插天。日暖峰巒生萬態,地靈今古孕多賢。崖封苔蘚幾千尺,樹帶煙霞數百年。登眺不知豪興發,敲詩對月夜忘眠。”——《游沂山百丈崖》。這些詩作不僅充分顯示了馬愉的才學,也展現了他的思想和志趣。

          馬愉所著詩文以優游、述懷、感遇之類為主,多為序跋、銘記等文體,得到當時和后世文人的高度評價。與他同時代的翰林院侍講學士杜寧評價其文曰:“……為文章敏贍,不務雕斫,而渾厚典雅,自不可及。”明戶部尚書、太子太保、謹身殿大學士、內閣大臣劉珝評價:“公平居為詩賦,用字著語,皆有程度;典雅新邃,一歸于正。”

          因52歲就急病身亡,馬愉詩詞文章在其生前未能編輯成書。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山東布政司左參政邢居正巡視各府縣,在臨朐從馬愉后人手中得其手稿,便囑托青州知府劉時勉“校讎侵梓,以廣其傳”。劉時勉校正后,由時任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壽光人劉珝作序,取名為《澹軒文集》,共7卷,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刊刻流傳??上Т吮究逃〔欢?,今已失傳。嘉靖年間,臨朐進士遲鳳翔于歷下(今濟南)書店中,購得殘編一帙,大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已為官多年的遲風翔還鄉省親時,又從馬愉曾孫馬璣、馬珩等人手中,索得未曾刻印的手稿若干篇,捎至鄖陽巡撫任上,令鄖陽府學訓導林震、生員秦守卿二人重加校閱,合先后所得,厘為八卷,分為四冊,付鄖陽府知府張循刻印流傳,并改書名為《馬學士文集》。后被收入《四庫全書》中。至近代,上述兩刻本已難見到。1986年,馬氏族人曾據遲刻手抄本出過一個前六卷本,書名仍為《馬學士文集》。1998年,國家出版發行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在集部第32冊中,收錄了遲刻《馬學士文集》全八卷。2011年,保存在民間的馬愉手跡被發現,臨朐縣史志辦以《馬愉手札》之名,制成折疊式冊頁。

          這些珍貴的文化遺存,不僅為研究馬愉提供了翔實的依據,也讓人們更加真切地觸摸到了其脈搏,感受到了其氣息。每次翻閱它們,走近它們,我都感覺是開啟了另一種形式的拜謁。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  “涉互聯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
            1. <rp id="0j2p7"></rp>
              <tbody id="0j2p7"></tbody>